大學生找工作每月8百都干 技工找活1千8還嫌低 |
|
她,23歲,大學生。 10多天來,奔波于各大招聘會場,想找份月薪1000多元的對口工作。 為找工作,迷過路,淋過雨,工作依然沒著落,她急得大哭打電話回家抱怨。 現在,她給自己下了最后“通牒”,再找不到合適的,就去當倉管,一月七八百管吃管住也行。 她,34歲,農村婦女,曾在深圳一家工廠當過三年焊接工。 從老家來鄭州找工作的第二天,就有兩家公司向她伸出“橄欖枝”。 其中一家,辦四金一險,班車接送,月薪1800元,她仍有點不太滿意。 大學生 一月七八百元,倉管也能接受 給自己下最后“通牒” 3月5日,天陰沉沉的,有點冷。 23歲的穎慧沒吃早飯,直接去了省人才交流中心。 她記不清,這是年后參加的第幾場招聘會。從大年初九到鄭州,十多天了,她一直在趕場。 眼看身上的錢越來越少,她快撐不住了,給自己下了最后“通牒”。“這是最后一場,再找不到合適的,就去當倉庫管理員。” 她是學化學制藥的,曾在鄭州一家藥廠的化驗室待過,她希望還干本行。 兩個小時逛下來,她只找到幾家藥廠,沒化驗員崗位,其他的她沒多大興趣。就這樣,她給自己的最后一次機會也落了空。 “先干倉管吧,先解決吃住問題。”穎慧在網上也投了簡歷,有家公司通知她去面試。 一月七八百元,管吃住就行,她決定先找個地兒。 人才市場不存在“用工荒” 說起十多天的找工作經歷,穎慧感觸頗多。 剛過完年,她還在老家待著時,看到電視上說“用工荒”。家人覺得,這是個好時機,催著她趕快出來找工作。 剛到鄭州時,她興致勃勃,從一個場跑到另一個場,連續跑了三四天仍無著落。她發覺,電視上說的“用工荒”,似乎并不存在。 這一點,從招聘會現場排起的長隊和大廳里涌動的人流就能感知到。 “給家里打電話,我忍不住哭了。”穎慧說,有次去東區面試,她迷了方向,走了一身汗,后來感冒。 穎慧有些不平衡,上三年學花了不少錢,還不如在外打工的表姐。穎慧的表姐初中畢業后去南方服裝廠打工,雖然加班辛苦點,現在每月2000多塊錢。 應聘酒店服務員被朋友“鄙視” 日子一天天過去,穎慧開始變得現實。 她去應聘其他崗位,期間還碰到過一家農藥廠招化驗員。化驗員是她心儀的崗位,工資1800,但應聘者中有幾個是本科生,有工作經驗。投過簡歷后,穎慧遲遲沒等來消息。 隨后,她應聘了一家房產公司,賣二手房。由于工資與銷售業績掛鉤,她擔心養不活自己,主動放棄了。 相比起來,她覺得去酒店當服務員更有保障些 ,雖工資低,但包吃住。她去東風路上一家酒店應聘順利通過。 當穎慧將好消息告訴同學朋友時,卻遭到了鄙視。“你能不能有點出息。”好友的恥笑讓她再次改變了主意。 “應屆生連投簡歷的機會都沒” 和穎慧這樣的專科生一樣,本科生也不樂觀。 李敏,是河南財經學院國際貿易專業的一名應屆畢業生。3月5日,她也去了省人才交流中心。 全場近百家招聘單位,招國際經濟貿易崗位的就兩家,其中一家還要求有經驗。 “剛開始,那家公司說不要應屆生,我給他們溝通了半天,終于接我的簡歷。”李敏說。 在招聘會上,記者還碰到了一位瘦瘦高高的女孩小劉和她同學。 小劉也去那家招國際經貿的公司應聘了,但她沒李敏幸運,“人家連個投簡歷的機會都不給”。“應屆生,我們不要。”小劉說,她還沒開口就被潑了冷水。 “一個月千把塊錢還可以” 李敏和小劉都想找個對口的工作,“學了四年,還是該找個專業對口的干,不然大學白上了”。 她覺得,目前找工作的難題是,企業多要求應聘者有經驗。“剛畢業哪有經驗,再說誰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會。”這位女孩很無奈。 “我們班一半以上的學生,工作都有著落了。”小劉說,不少人專業不對口。 從現場看,招聘單位提供的工資待遇多在1000元左右。 “千把塊錢還行,能接受。”多位應屆大學生表示,是否簽合同買三金可忽略不計。 高級技工 一上午兩家單位向她伸“橄欖枝” 她5分鐘內得到面試通知 時隔一天,3月6日,鄭州人力資源市場。 一位從周口老家來打工的婦女,找工作卻是另一番情景。 在二樓的一個房間里,34歲的張蕓趴在桌上填登記表。她應聘的是一家機械自動化公司的焊接工,月薪1300~1800元。這個崗位,她在深圳打工時干過。 工資不低,辦四金一險,有班車接送……條件誘人,應聘者絡繹不絕。張蕓不說話,將表格填完就遞了上去。 負責招聘的一位男士,正打探一名大學生的情況。看到遞上去的簡歷,他猛抬頭看了眼張蕓。張蕓穿著銀灰色棉襖,有些靦腆。男士核實了她的姓名后,遞給她一張單子,讓她在規定時間去面試。從填表到通知面試,前后不到5分鐘。 張蕓說,1800元的工資她不是很滿意。而當天上午,還有一家公司也相中了她。 大學生:費盡口舌未能獲得面試機會 看著這位婦女輕松得到了面試機會,大學生薛衛覺得不可思議。 他,今年24歲,畢業于省內的一所大專,自動化方面的專業。 他很自信地遞上簡歷,應聘調試員職位。他自我介紹,主攻的正是所招專業,也曾多次進行實踐,學習能力很強。 薛衛向招聘人員咨詢工資待遇、休假安排等,足足說了10分鐘。招聘人員打斷他說,剛開始不要太計較待遇,要學會團隊合作等。 薛衛連連點頭稱是,最后,負責招聘的人搖著凳子說,“留份簡歷回去等通知吧”。 薛衛沒想到,在PK中會敗給了一位沉默寡言的婦女。 負責招聘的人說,選張蕓因為她有多年焊工經驗,而大學生多沒經驗。 為孩子放棄南方選擇鄭州 和張蕓一起找工作的,還有她老公王華(化名)。 他們老家在周口,原來倆人一直在深圳打工。 “孩子長大了,教育比掙錢更重要。”王華說,春節時他們決定就近找工作。 他家有倆孩子,小的已5歲,大的上小學。 “鄭州到周口,車票也就50塊錢,一天就能趕個來回。”王華說,想孩子就能回去看看。 而在深圳打工,每年就一星期假,來回路上都要花兩三天。 招聘會前一天,他倆從老家來到鄭州。 招聘會當天,就有倆公司有意向,只是工資比深圳那邊低點。有家公司相中了王華,但工資比他預期的低,他覺得2500元是底線。 “老板說,工資還可以再談。”王華的底氣源于他豐富的經驗。10年前,他技校畢業就出去混了,當過司機,當過焊工,經驗豐富。 一天只能招到1/3的崗位 張蕓應聘的那家公司,崗位多屬技術型。 除焊接工外,還招裝配工、線扎工、調試員等。 據介紹,這次5類技術工計劃招60多人,來應聘的人不少,但符合條件的不多。 “今天能招到1/3的崗位就不錯了。”負責人說,大學生缺技能。 比如,焊接工打算招7人,但一上午面試了幾十個人,只相中了倆。 這種情況,其他行業也存在,比如高級保姆,一月1800元但仍難招到人。 張蕓沒受過高等教育,她感覺,之所以能受到這家公司的青睞,是因為有門技能。 有技在身,夫妻倆找工作都有底氣。 厚厚的榮譽證書抵不過一門手藝 王華說,他給自己的期限是,10天。 在一個地兒超過10天,還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,就轉移。 在王華看來,找工作并不太難。 和剛畢業的大學生“PK”,王華對自己有信心。他回憶說,在大連打工時,曾陪著老板去招過人。看著大學生遞上來厚厚的榮譽證書,他很羨慕,但老板更看重技術和能力。有些大學生,因不適應公司的發展被淘汰,而技術型人才則被留下。 盡管如此,王華依然羨慕,羨慕厚厚的證書。“那是敲門磚。”在他眼里,有學歷才更有身份。“還是要讓孩子上大學,將來不能走我們的老路。”王華說。
|
Tag: Job | Jobs | 求職 |
2010年10月7日星期四
大學生找工作每月8百都干 技工找活1千8還嫌低
订阅:
博文评论 (Atom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